登录 注册
【青海日报】茶卡盐湖,不仅仅是“天空之镜”
作者:
2016-05-27

唤醒茶卡盐湖的沉睡

  自然界并不缺少美,只在于缺少发现。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大自然的探索。茶卡盐湖的美存在了亿万年,起初的茶卡盐湖,只是一个采盐湖,静静地守望在青藏高原。

  人们从未离开过食盐,但很少人关注食盐的产地,甚至很少关注盐湖美的存在。青海盐业工人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就在茶卡盐湖采盐,尽管每天看见盐湖倒影,但从未感觉到这是一种美,甚至在盐湖上年复一年地劳作,将盐湖看做是一种涩涩的苦海,不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谁也不想在风吹日晒的茶卡盐湖辛苦劳动。

  自然之美,本身存在。很多大自然的美与我们擦肩而过,并没有被在意。从青藏公路通车到青藏铁路开通,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无数次地路过茶卡盐湖,但很少人停下来进入茶卡盐湖。其实青藏公路离茶卡盐湖只有四公里。

  茶卡盐湖一直静静地沉睡在柴达木盆地的东大门,一直默默守望着盐湖四周的雪山和草原,没有赞美过自己。

  美,在追寻美的眼睛里永远无法掩藏。当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茶卡盐湖,把盐湖美的摄影作品分享在网上时,一时间,盐湖美编成为网络上的视觉盛宴。

  “茶卡盐湖那么美,我要去看看!”茶卡盐湖的旅游兴起从互联网开始,再后来,互联网的发展带动自媒体的产生和成长,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茶卡盐湖的美在移动互联网得到广泛和快速传播。而真正让茶卡盐湖的旅游火起来的是,人们发现“还去什么玻利维亚,中国的天空之镜美到哭”,这条在朋友圈疯传的微信不仅火了茶卡盐湖,也打响了茶卡盐湖的旅游品牌———中国天空之镜。

  茶卡盐湖旅游真正快速发展起来的时间是2014年,火爆时间为2015年。这一年,茶卡盐湖旅游人数超过130万,旅游人数首次突破百万,成为青海省第三个年旅游人数为百万的景区,这个数字也是2007年至2014年茶卡盐湖八年旅游人数的总和。而2014年至2015年也是微信公众平台成熟和火爆的两年。

  茶卡盐湖旅游业的发展纯粹因为游客的发现,游客是茶卡盐湖———天空之镜的宣传者和推广者,其“天空之镜”的品牌也来源于游客的口碑,在旅游专家眼里,茶卡盐湖旅游业的兴起是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中国“天空之镜”之美

  茶卡盐湖最美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六月至十月。进入茶卡盐湖,就仿佛漫步于一望无垠的雪原之上,视线所及之处,无不是雪白晶莹的盐,而脚下踩的,也是厚厚的盐。湖面盐水清澈透亮,如雪原般晶莹,又如锦缎般光滑。盐湖溶洞下垂挂的姿态各异的盐钟乳和盐花,有的像璀璨的珊瑚,有的像透明的水晶,还有的附着在石块上,像一朵朵盛开的雪莲花。

  照相机镜头下的茶卡盐湖远远超越了我们肉眼所欣赏到的美。所以,茶卡盐湖更是人们所追求的摄影天镜,而这种美在自然界为数不多,极为罕见,从而吸引了八方游客到茶卡盐湖旅游、摄影,而人像写真和婚纱摄影更是一绝,在国内罕见。

  茶卡盐湖最美的不是白天,而是晴朗的夜晚。当漫天繁星尽布于穹顶之上,你的脚下也是无尽的星辰,就仿佛走在银河里,没有什么大地了。当我们远离城市喧嚣,在日落后的茶卡盐湖仰望星空,不得不惊叹这里的暗夜之美:星空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地平线,繁星仿佛触手可及,水面上倒映的星点清晰明亮,如同跳动的音符。

  乘坐盐湖小火车进入盐湖深处,看到的不仅仅是盐湖的“天镜”之美,更是一种幻境和梦境般的美。上世纪留下的采盐小火车寸轨与盐湖交融在一起,铁锈斑斑的轨道与充满沧桑的枕木在盐湖中若隐若现,时而浮出湖面,时而被盐水和盐粒淹没,呈现出一种跳动般音符的壮美,仿佛在湖面演奏出悠远的音乐,传唱那几千年来的采盐史。而就在这饱经沧桑的寸轨尽头,传来轰隆的大型采盐船的声音,一套现代化的采盐设备矗立于盐湖中央,一艘艘运盐船将盐运向湖岸的食用盐车间,茶卡多种盐在这里生产,并被源源不断地运出柴达木盆地,走向人们的餐桌……

  

大青盐的故乡

  茶卡盐湖的真美不仅来自于“天空之镜”,更来自于她是大青盐的故乡。青海远在亿万年前还是浩瀚的大海,后来,随着地壳上升,青藏高原东北的茶卡地区形成了众多的山间盆地,迫使地表水呈向心状辐射水系,形成湖泊,并开始接受沉积物。另一方面,因气候干燥,多风少雨,海水大量蒸发,因此,汇集于湖泊的盐分迅速浓缩形成盐类沉积,最终演化成为盐湖,至今已有六千万年的形成历史。湖水属钠盐型,氯化钠含量达94%,属一类食用盐,因其含有微量黑色杂质,颜色呈青白色,所以被称为“青盐”。据国家一级作家井石先生考证,成书于明代弘治年间的由刘文泰等撰辑的《本草品汇精要》中,有这样的解释:今青盐从西羌来者,形块方棱,明莹而青黑色,最奇。西羌,即今日青海一带,该书所指“青盐”,就是茶卡盐。《本草品汇精要》中,将青盐的特点说得很明确,一是形体:“形块方棱”,二是颜色:“明莹而青黑色”。青盐的药用作用在《本草纲目》之前的《日华子本草》《本草图经》等医药著述中都有记述,并在其药方中频频出现。在这些医学典籍中,青盐还有“羌盐”、“戎盐”等不同称谓。而近代出版的医学大典中,则称青盐为“大青盐”。

  俗话说,“一天不吃盐,吃饭不香甜;三天不吃盐,一身软绵绵。”盐被称为“百味之祖”,更是“国之大宝”,关于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而对于食用茶卡盐湖大青盐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06~公元25年的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就已经知道采盐食用。《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仙海即今青海湖,盐池就是茶卡盐湖。《西宁府新志》记载:在县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大约从乾隆二十八年(1763)开始,官方就已有组织地对盐湖进行大规模开采,并定有盐律。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立了丹噶尔厅盐局,标志着茶卡盐纳入了有序经营管理轨道。

  天空之镜,晶莹如盐。我们既要重视她的自然之美,更要珍爱融入我们血液的每一滴盐水,这,才是使人们爱上茶卡盐湖的最好的理由。

    ——来源:《青海日报》2016年5月27日  作者:张春云

热点推荐
  •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宣言书、动员令、集结号。细读报告中的这些“关键词”,无不说到了西矿人的心坎上,更加坚定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信心与决心,纷纷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锚定党的二十大关键词,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西矿力量。本期专栏,用一组海报分享西矿人眼中的“二十大关键词”。
  • 漫漫征途忆峥嵘岁月,声声嘹亮颂百年初心。6月26日,集团公司党委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欢歌新时代、颂歌献给党”红歌大传唱活动。在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四川、内蒙古、海南、北京等地,西矿近千名党员干部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跨越千里,同心、同愿、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饱满的热情、嘹亮的歌声、激昂的旋律,歌颂建党百年光辉历程,献上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美好祝福。
  •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6月26日,集团公司党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激励和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凝心聚力走好西部矿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永利讲话,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白永强宣读表彰决定,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威主持。
  •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新春佳节是万家灯火、阖家团聚的喜庆日子,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为了生产安全平稳运行,舍“小家”、为“大家”,奋战一线、恪尽职守,以忘我的奉献精神,书写着西矿人的责任与担当。
  • 在平均海拔4600米的藏东高原,来自全国各地20余家参建单位,上万名建设者,战严寒、斗风雪、抗高反,历时短短20个月,完成玉龙铜矿改扩建工程建设各项任务,目前生产启动仪式即将举行,让我们通过一组现场图片,带您走近西矿“一号工程”。
  • 有一个光荣的身份叫共产党员
    有一个庄严的仪式叫入党宣誓
    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叫“我是党员我先上”
    有一份郑重的承诺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 为全面确保玉龙铜矿改扩建工程顺利投料试车,玉龙铜业动员协调各方施工力量,严格按照“五增措施”,持续增加作业人员和装备,分批抽调公司员工配合参建单位,参与到供水、供电等项目人员紧缺的施工现场,在保障施工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党员示范岗、青年突击队作用,掀起协力追赶工期冲刺热潮。今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看看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 6月30日上午,集团公司党委召开纪念建党99周年暨庆“七一”表彰大会,激励和动员公司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深入推进“三大变革”,奋力开创西部矿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永利,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白永强参加,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威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