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青海新闻网】“这双花鞋垫,阿奶给你垫上……”
作者:
2019-10-23

  青海新闻网(张海)  深秋的青海省大通县朔北藏族乡小龙院村,掩映在一片片金灿灿的树林里,海拔2500多米的高原,天空湛蓝无比,一座座崭新的村子里炊烟袅袅…… 

  

你看,我也没什么好东西,这双鞋垫阿奶给你垫上。”
 

  “阿奶,鞋垫不能要,您的心意我收下了。” 

  “这个你垫上,阿奶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来我给你试试”

  ……

  

白炳秀老人坐在炕头,翻开层层包裹的花布,拿出一双花鞋垫非要给扶贫干部马小龙垫上。
 

  小龙院村白炳秀是兜底贫困户,老人一个人生活,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低保收入、养老金和高龄补贴。

      自从知道了老人的情况,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到老人家里和她聊天,帮干农活儿,给老人做饭,长此以来,就成了老人的“亲孙子”。 

  “他是个好小伙,下雪了就跑的我家里来帮我扫雪,我感冒了经常自掏腰包帮我买药,就像自己的亲孙子一样”白炳秀老人一提到马小龙就赞不绝口。

    “你离村民有多近,村民就跟你有多亲,我对待他们像亲人,他们对我也就一样了”,马小龙说。 

  胖乎乎的身材,笑眯眯的眼睛,他总是一副闲不下来的样子。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对脚下的土地有感情,从我派选到大通县朔北藏族乡小龙院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的第一天,我就下定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情。”

   
中央政策咋落实?初到小龙院村,马小龙每天要做的就是走村入户和学习政策。“学习中央、省市县的扶贫政策文件,反复研究,找县、乡扶贫干部请教,同时自学各种农业科学知识,到村民家里讲给他们听”,马小龙说,“把政策学透,落实起来,才不会把好经给念歪了;把村民情况掌握了,工作就不会走错方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马小龙发现,小龙院村海拔、土壤和气候等都比较适合种植当归,而且收益较高,决定在全村推广种植中药材当归。 

“地里一般都是种庄稼的,种了药材长不出来、卖不出去、亏了钱怎么办?”起初,大部分村民犹豫不决、思虑重重,他和驻村第一书记一起挨家挨户解释,从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市场价格、收益对比等方面一一做起了动员。

  在他们的动员之下,2018年一年时间,小龙院村当归种植面积达549亩,全村收入达到245万余元,村民口袋里有钱了。

    作为全村收益最好的经济作物,长时间的种植对土壤的破坏也比较严重,这又成为考验大家的一个新难题。
     

 出现问题就得解决。马小龙多次与西宁市种子站专家老师联系研究,寻找让土壤恢复肥沃并且可以带来更好的收益的办法,经过反复的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决定实验在当归地里种植甜脆豆和菜用性豌豆来解决这个问题。

      “找不对路,咱就给乡亲先蹚条路。今年我自己承包了两亩地作为种植甜脆豆和菜用性豌豆的试验田,耕地、施肥、铺地膜、播种、锄草、搭架都自己干,收益好了大家自然就跟着干了”马小龙告诉记者。
   

   付出终有回报,今年两亩地产量八百多斤,每斤6元,两亩地就有6000多元的收入,而且土壤质量变好,明年又可以再种植当归。

  “看到收益,村里有好几家主动跟我联系,让我留点种子,明年他们也要种植”马小龙高兴的说。

思想工作,在脱贫攻坚中往往是最难做的。而马小龙沉得下身子,找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也让村民对他翘起了大拇指。
   

    小龙院村贫困户麻双得家庭困难,弟弟腿脚不便,长年卧病在床,家中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在了解情况后,马小龙经常到他家里唠家常,同时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鼓励他申请扶贫贷款。然而“贷款”两个字对于农民来说不敢想,怕贷不上、怕还不起、怕利息高,马小龙给麻双得详细的讲解政策,并向他打了包票:“只要你肯干,一定没有问题,我给你做担保!

   

    在马小龙的开导下,春耕时节,麻双得利用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购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给村民耕地赚钱,仅仅一个多月时间,赚了两万多元的收入;尝到甜头,秋收时节,他又申请“530”扶贫贷款,购置了一台收割机,给村民收割小麦赚钱,一年下来,脱贫不说,还成了村里较为富裕的家庭,在2018年,麻双得家被评为大通县脱贫光荣户。

  “思想不进步,人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政府能帮我们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特别感谢马书记,剩下他要靠自己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麻双得满脸的皱纹舒展了,终于露出了笑容,对这个年轻的扶贫干部也越来越信任了。

    从一开始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再到精准扶贫工作层层推进,徒步下村入户、早出晚归是常有的事情。2019年3月,马小龙连续加班致使身体透支,心跳每分钟达到170多次,胸闷、头痛……一个总是面带微笑,精气神十足的小伙躺在了抢救台上。

  “当时晕乎乎的,依稀记得在抢救室插上氧气和许多仪器线管的场景,本想多休息几天,但病情稍有好转,我又坐不住了,心里特别着急,就想回到村里。”马小龙回忆道。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马小龙把青春年华付诸大通深处的山山水水,献给深山村落的乡里乡亲,这里也不再是曾经贫穷落后的深山小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村貌焕然一新,乡亲笑容满面……这是对这个年轻小伙最好的回报。

热点推荐
  •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宣言书、动员令、集结号。细读报告中的这些“关键词”,无不说到了西矿人的心坎上,更加坚定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信心与决心,纷纷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锚定党的二十大关键词,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西矿力量。本期专栏,用一组海报分享西矿人眼中的“二十大关键词”。
  • 漫漫征途忆峥嵘岁月,声声嘹亮颂百年初心。6月26日,集团公司党委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欢歌新时代、颂歌献给党”红歌大传唱活动。在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四川、内蒙古、海南、北京等地,西矿近千名党员干部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跨越千里,同心、同愿、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饱满的热情、嘹亮的歌声、激昂的旋律,歌颂建党百年光辉历程,献上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美好祝福。
  •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6月26日,集团公司党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激励和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凝心聚力走好西部矿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永利讲话,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白永强宣读表彰决定,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威主持。
  •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新春佳节是万家灯火、阖家团聚的喜庆日子,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为了生产安全平稳运行,舍“小家”、为“大家”,奋战一线、恪尽职守,以忘我的奉献精神,书写着西矿人的责任与担当。
  • 在平均海拔4600米的藏东高原,来自全国各地20余家参建单位,上万名建设者,战严寒、斗风雪、抗高反,历时短短20个月,完成玉龙铜矿改扩建工程建设各项任务,目前生产启动仪式即将举行,让我们通过一组现场图片,带您走近西矿“一号工程”。
  • 有一个光荣的身份叫共产党员
    有一个庄严的仪式叫入党宣誓
    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叫“我是党员我先上”
    有一份郑重的承诺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 为全面确保玉龙铜矿改扩建工程顺利投料试车,玉龙铜业动员协调各方施工力量,严格按照“五增措施”,持续增加作业人员和装备,分批抽调公司员工配合参建单位,参与到供水、供电等项目人员紧缺的施工现场,在保障施工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党员示范岗、青年突击队作用,掀起协力追赶工期冲刺热潮。今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看看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 6月30日上午,集团公司党委召开纪念建党99周年暨庆“七一”表彰大会,激励和动员公司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深入推进“三大变革”,奋力开创西部矿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永利,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白永强参加,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威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