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视频 | 张 海 李广建
晚上十一点,浇筑混凝土;凌晨一点,振捣混凝土;凌晨三点,检查模版是否偏移;凌晨六点,混凝土收面覆盖……在改扩建工程EPC项目施工现场,整整一夜现场一片繁忙,施工从未中断,百余名施工人员正紧张忙碌作业。
10月1日须建成投产,24小时连续作业,夜间施工可见度差,温度低,时间紧,任务重……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场极具挑战性的“战役”。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历经千锤万练的西矿人在困难面前绝不退缩,始终发扬“信念、忍耐、严实、创新”的西矿精神,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打赢一场场“攻坚战”。
战高原,亮身份,比作风
海拔高,天气冷,改扩建工程面临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高原反应,“头晕、头痛、流鼻血,加上夜间作业,天气极度寒冷,在雨雪天气时,人在外面站一会儿就浑身冻透了,更别说还要在夜间雪地里干活儿。”玉龙公司董事长、改扩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青岩说,“吃药没有用,只能慢慢熬、只能适应,大家都在硬扛着。”而比起身体的不适,昼夜30℃的温差天气和长期的大雪气候,也给项目建设造成了不少的困扰和难度。
有什么东西支撑他们不断克服万难,创造一个又一个高原奇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答案:中国共产党员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困难面前不低头,遇到困难我先上”“艰险面前不退缩、重任面前不懈怠”……一幕幕动人画卷在这里处处可见,战风雪、斗严寒、涉险途、抗高反,他们将无私奉献精神染成共产党员的人生底色。
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玉龙铜业班子成员风雨无阻,每个夜晚轮流到改扩建工程建设现场,深入一线发现问题,沉在一线突破难点,现场作战解决问题,补短板、堵漏洞、盯进度,确保工程建设扎实高效推进。
“能克服能解决的事,那都不是事儿。自从确定大干120天目标任务,所有工作人员都铆足了一股劲,日夜连续奋战,完全感觉不到累,我真的很佩服他们。”玉龙铜业党委书记、改扩建指挥部指挥长刘显宁说。
战困难,抓进度,抢速度
“我们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工程如期完工。”改扩建指挥部副指挥长张海荣在选矿厂建设现场强调。选矿厂工程建筑较为集中,交叉施工作业面较多,包括施工队与施工队的交叉,还有土建、设备、钢结构等各个专业之间的交叉,要抢抓工期,关键就是要捋清楚谁来干、谁先干、拿什么来干、什么时候干以及干多长时间的问题。“在高海拔地区干工程,天气不会依着我们来,要想缩短工期,就只能在工序衔接上下功夫,精准作业,如果每个工序耽误一小时,整个工程就可能耽误十个小时甚至是一百个小时。”张海荣说。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期间,在磨机基础浇筑时,平均每个基础2000m3混凝土量每次都要浇筑3个日夜,玉龙铜矿改扩建指挥部成员连续 24小时坚守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现场和钢结构作业现场,严格按照工序推进,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协调解决停电、堵泵等突发状况。“在山上很辛苦,不过时间一长就习惯了。”改扩建工程工艺设备部副主任赵玉贵在向记者做自我介绍时,感觉特别羞涩腼腆,但等讲到工程建设时,他就像变了一个人,谈吐自如、一气呵成。“改扩建工程是一项环环相扣、高度配合的工作,要持续抓进度、抓安全,抓质量、抓成本……”多年的基建经验加上反复现场考察,让这些工程建设专家们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了如指掌。白天跑现场,晚上扒图纸、细化施工任务、明确责任目标、多次倒排工期、实行挂图作业,日夜奋战,解决各类难题,项目进度较计划提前完成。
勇担当,做奉献,树榜样
面对夜间肆虐的风雪、稀薄的氧气,他们无惧艰险,坚决向目标发起冲锋,顶风冒雪、抢抓工期;他们远离都市,在藏东高原、在雪域之巅,扑下身子、耐住性子,用耐心、苦心、信心,战风雪、斗严寒,不惧艰难、勇毅前行,而家人成了他们不愿提及的话题。“这是我女儿,今年三岁了,今年没回去,确实有点想她了”,工程工艺设备部副主任姜煜林看着女儿的照片,脸上露出了笑容,却很快被脸上的无奈和泛起的泪掩盖了。“我们来这个地方,就已经做好准备了,经历了生活才知道艰辛,但这种艰辛,体会后才知道其中的快乐,这里对我是挑战,但感觉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我,我觉得我做的一切都值得……。”
每次在施工现场,他们都非常骄傲与自豪,因为他们知道,在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的背后,就是令自己骄傲的西部矿业。“有人说在玉龙‘躺着就是奉献’,但我不这样认为,就是因为海拔高、条件苦,我们才更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体现我们工作的价值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已经坚守玉龙铜矿13年的改扩建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文海说。
四千多米的海拔,千万次的仰望,天路达不到的地方,是西矿人攀登跋涉的方向。他们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雪域高原”,这里磨灭不掉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这里值得用无悔的青春去攀登与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