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第一场雪后,甘河工业园区一片银装,冬日暖阳照射下,这片为青海工业经济发展作贡献的热土显得温暖又亲切。
走进西部矿业所属湘和公司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仿若闯入一片闪耀着科技光芒的“银色海洋”,数千块光伏板整齐列阵、气势恢宏,如同一波波银色的海浪,在日光轻抚下熠熠生辉。每一块湛蓝的面板都像是大自然的“能量捕手”,以静默之姿将阳光揽入怀中,高效完成光能到电能的神奇转换。
光伏发电是以太阳能资源为基础,在发电过程中,真正做到粉尘、废水、废渣、噪音等污染源的零产出,利用可再生能源增加能源供应的多样性、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电力网络的稳定性、降低电力需求峰值、促进能源自治和安全。
这是公司进军分布式光伏发电打响的第一枪,项目采用0.4千伏/10千伏多点并网设计,接入方式为“自发自用”,年发电量750万千瓦时,节约综合能源消费量921.75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277.25吨。
一边是蓝汪汪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源源不断产出绿电,一边是在绿电驱动下烈火重生的白花花锌锭,这是西部矿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中,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责任担当、更实工作举措,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擦亮发展底色,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迈出的一大步,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实现贡献西矿力量的又一次实践。
“该项目共计利用建筑物闲置屋顶面积约4300平方米,与常规地面光伏电站相比,节约土地面积4300平方米。”湘和公司副总经理贾玉龙介绍说,湘和公司积极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厂区可利用绿化区域及新建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断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量,推动湘和公司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9794块光伏组件、22台逆变器、2台箱变、1台预制仓组成了湘和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湘和公司设备工程师吴进印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所有信息牢牢记在了脑子里。他说,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组件上产生直流电,直流电通过电缆传输到逆变器,由逆变器转换成800伏交流电,并完成电压和频率调整以符合电网要求,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经过变压器升压至10千伏,最后通过高压电缆并入电网。
根据集团公司党委部署,2025年将在锡铁山分公司结合渣山治理建设装机容量约6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预计7月建成运行,2025年计划发电量400万千瓦时;利用稀贵金属公司老厂区闲置土地建设装机容量1.53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预计7月建成运行,2025年计划发电量100万千瓦时……
届时,“光草互补”将在干旱少雨的戈壁发挥大作用,利用光伏板遮光挡风特点大幅减少蒸发量,为厂区绿化贡献光伏力量。绿电减少碳排放,绿植增加氧含量,一减一增是西部矿业坚持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征程中向绿而兴、逐光前行的坚定决心。
甘河工业园区的湘和公司、海西地区的锡铁山分公司和稀贵金属公司将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中大显身手,戈壁不再荒凉、渣山不再突兀,错落有致排列整齐的光伏板都像是精心摆放的音符,共同演奏出一曲清洁能源的赞歌,日升月落中不断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能,让戈壁焕发勃勃生机,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壮美画卷。
不消耗一滴水,不排放一丝温室气体,仅凭阳光照射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每一度分布式光伏发电产出的绿电,都意味着减少一份传统能源燃烧带来的污染,让天空少一抹阴霾,为河流添几分澄澈,让生态在绿色赋能下重焕生机。
这是西部矿业积极探索拓宽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也是以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生态“含金量”和发展“含绿量”同步提升的新路子。湘和公司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顺利并网发电开启了西部矿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征程,将在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