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一座早在清朝咸丰年间便成立西北铅局进行开采的老矿山,在历经几个世纪后,如今不仅依然充满勃勃生机,而且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阔步走在改革创新、奋进不止的发展大道上。
当第一缕晨光倾泻在锡铁山铅锌矿的山间褶皱,这座老矿山像过去的几个世纪间度过的无数个清晨一样,苏醒过来、热闹起来,现代化的厂房点缀在一片又一片秋日金黄里,干净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块块银黑色的光伏板在向阳处连接成片,无人驾驶电机车鸣着汽笛从环形车场驶过时,惊醒高位水池中无数野鸭的清梦,在映着蓝天白云的一池秋水中扑腾着翅膀,好一幅生产与生态相融、科技与智慧并存的和谐发展新画卷。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绿色早已成为新时代西部矿业的鲜明底色。锡铁山,这座延续了几个世纪的老矿山,以崭新的发展内核改变了传统矿山的发展模式,在戈壁荒漠硬生生踏出一条绿色发展的广阔大道。
作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近年来,锡铁山分公司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植绿复绿工作中下足了力气,杨树、红柳、沙枣等耐旱植物扎根于贫瘠的沙地,在锡铁山全体干部职工的“富养”呵护中成为戈壁的绿色卫士,实现可绿化面积100%覆盖,在荒漠中撑起连片绿荫。同时,针对采空区开展系统治理,有效解决地表塌陷、漏风等生态隐患,矿区环境承载能力与人居质量同步提升。在代代锡铁山人汗水的浇灌下,戈壁荒漠蜕变为生态与效益共生的希望田野,成为名副其实四季有景的戈壁绿洲。

秋日暖阳下,笔直的柏油路四通八达,道路两侧的各色花草在秋日暖阳中奋力结出饱满的果实,正播撒下来年的绿色之种。
现代化厂房屹立于蓝天白云下,地底深处的原矿在这里完成华丽转身,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价矿物,旧厂房拆除区、废渣区、废渣护坡区、废铁区等区域,一排排光伏板面朝太阳、严阵以待,等待着将高原之上的充足光能转化为驱动生产的清洁能源。
据了解,锡铁山分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共设有2个光伏发电方阵,组串采用620Wp单晶双玻组件,交流侧装机容量为5.19MWp,采用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监控方式,可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及开关站的全功能综合自动化管理,年总发电量1000万kWh以上,所发电量就近接入选厂内6kV配电系统,供厂内消纳。

届时,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将提供生产所需,进一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减少碳粉尘2800余吨/年,二氧化碳10000余吨/年,硫氧化物300余吨/年,氮氧化物150余吨/年,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丰收。
生产车间内,漂亮的自流平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定点摆放的工具整齐划一,实现“秒取秒放”,在营造整齐有序工作环境的同时,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相继开展‘不要物’清理和‘六源’治理,变化不只在外部环境的改善提升,生产车间内部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锡铁山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子华介绍,自锡铁山分公司系统推进6S管理以来,通过地面平整、管路标识、电缆梳理、设备刷漆、安全警示线划定、制度牌更新、标识标牌标准化等工作,非必要物品减少75.7%,冗余物品清理率达80.8%,现场清洁达标率达82.3%,厂房、巷道、库房变得整洁、有序、明亮;可视化的安全标识、规范的定置定位、彻底的危险源治理及安全网格化管理,构建起更为直观、严谨的安全环境,显著降低安全风险。

锡铁山分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走过的每一步都彰显着绿色发展的决心与担当。
采矿产生的废渣转化为充填材料回填井下,既有效控制地压应力与地表塌陷风险,又大幅提升矿产资源回采率;回水利用率突破85%,既滋养万物,又保障生产。充填采矿、渣场治理、回水利用、6S管理……从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锡铁山铅锌矿这座矗立在戈壁上的国家级绿色矿山,正以“天蓝、地绿、水清、花香”的生动图景,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科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如果说绿色发展是锡铁山分公司的生命底色,那么智慧发展则是锡铁山分公司向着高质量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
锡铁山分公司选矿车间内皮带运输机、球磨机、浮选槽等设备运转不停,生产现场却鲜有人迹,原来,在继智慧矿山建设后,锡铁山分公司进一步实施“黑灯工厂”建设并初见成效。
岗位工不在生产现场,如何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
走进位于选矿车间的点巡检室,曾经必须寸步不离坚守在生产现场的操作工正坐在电脑前观察着选矿设备的一举一动。

“点巡检室AI视频智能辅助监管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转异常,让岗位工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锡铁山分公司选矿车间主任张金洪说,点巡检室设置的皮带跑偏监测、皮带异物监测、颚式破碎机卡堵监测、链板滚板异常状态监测、破碎机漏料监测、铅过滤机卡堵监测、锌过滤机卡堵监测、水泵房积水监测等功能基本覆盖日常生产运行中的基础问题,一旦出现设备运行异常,系统便报警处理。
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构建了本质安全屏障,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选矿车间中控室,西矿信息公司自动化工程师赵星星正查看“黑灯工厂”项目中的自动化设备运行状况。据他介绍,锡铁山分公司“黑灯工厂”项目依托AI大模型、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能核心,通过MES系统升级实现生产、设备、能源等数据多维度可视化与穿透分析,浓密专家系统、智能加球机等实现工艺参数自动优化,行车无人化改造融合激光雷达、AI视频识别,水泵房巡检引入智能机器人,全面提升生产自动化与决策智能化水平。

从白灰制备无法精确控制浓度,到添加白灰连锁系统,实现白灰浓度精确控制,有效降低用水量;一键充填系统实现高位水池自动补水,充填料浆输送稳定,流量波动控制在5%以内,实时控制水泥用量,减少水泥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并增加井下三通阀,实现远程控制,彻底代替人工更换管道接头的工序,既降低劳动强度,又提升工作效率;智能取样工作中,加装的多路转换器实现多种矿浆流道自动切换,直接将矿浆引入荧光分析仪完成化验,以最快速度服务于生产决策;AI大模型可对整个选厂数据实施收集整理,为更优生产运行提供决策指导。

“黑灯工厂”正让工作场景从生产现场转移到干净整洁的中控室,既提高生产效率,又保障安全生产,还大幅降低物料使用成本。
锡铁山分公司从事抓斗工作19年的老师傅孙硬蹭这样感慨,操作了19年的老旧抓斗彻底变了样,依赖“老师傅手感”的作业模式一去不返,从操作人员必须到生产现场开展高空作业,到现在中控室远程操控就能完成所有作业,可视化界面实时呈现设备状态,大车位置、起升高度等参数一目了然,以前天天挂在半空中握着操作杆紧盯抓斗,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现在坐在中控室里,一人就能管理两台设备,主要负责监控数据、优化参数,这种转变不仅减轻了体力负担,更让我们在岗位上有了新的成长空间。

从简单的守在设备旁直观观察运行状况,到在中控室通过各种参数判断设备状态,从上下其手出大力的在生产一线操控设备,到在环境更加友好的中控室轻松点击鼠标便可完成相关指令操作,智慧矿山的持续深化运用让锡铁山分公司每个人的角色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就像锡铁山分公司副总经理樊晓鹏所说,“黑灯工厂”项目的实施推动管理模式变革,从注重懂操作不断向注重懂数据、懂指标转变,将推动锡铁山分公司所有人员主动学习、提升技能。
真正令人拍手称奇的一幕在锡铁山分公司采矿调度中心智慧矿山创新工作室内,两台远程操控设备彻底将井下2577分层的铲运机变成了“提线木偶”,“木偶”在井下数百米处,而操作“木偶”表演的“线头”则在井上采矿调度中心内。截至目前,锡铁山分公司通过Wifi6的网络信号传输模式,将现场作业的铲运机司机调整至地表采矿调度中心,完成两台井下铲运机在井上的远程操控驾驶,有效改善作业环境,大幅提升本质安全。

同时,在井下2462中段,大型凿岩台车和锚杆台车正在全力施工,纯电驱动的大型设备较人工凿岩和安装锚杆,不仅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生产安全也有了根本保障。
只争朝夕新时代,昂扬奋进新征程。厚重的历史底蕴之上是崭新的现代化绿色矿企,当夜色笼罩四野,繁星之下的锡铁山静静凝视夜空中亘古未变的月亮,回想着一路走来的历程,感叹着日新月异、越变越好的今天。巨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地下深处的脉动,遥控铲运机在幽深的巷道中不知疲倦,一切井然有序,悄无声息,往昔震耳欲聋的噪音、呛人的粉尘,早已被科技的宁静与洁净取代,成了尘封的记忆,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工作环境的革命。

发展的理念变了,改革的路子新了,但初心如磐,笃行不辍。当下的锡铁山,正怀揣“矿业报国,振兴民族经济”的初心使命,不断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动能,“老矿”显生机,阔步走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高质量发展大道上。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