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山安全管理的那些“较真事儿”
在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圈子里,安全管理岗有个“不太好听”的外号,叫“井下找茬人”。别人下井盼着顺顺利利,我们却总盯着巷道顶板上的一块浮石、没有随身携带的自救器、没有戴好的安全帽和现场未处理的各类问题隐患“挑毛病”。有人说我们“没事找事”,但我心里清楚,这“找茬”的背后,藏着矿山人最金贵的质量精神——毕竟在百米井下,质量不是冷冰冰的标准,是能护住咱们矿工兄弟性命的“安全盾”,是各个巷道里的“平安符”。

上个月初,我在井下进行日常安全巡查时撞见新来的作业人员,安全帽带子松松垮垮挂在脖子上,防尘口罩更是不知去向。我立马喊住他:“井下粉尘这么多、巷道顶板落石风险这么高,安全帽不扣紧,万一掉块碎石下来咋办?防尘口罩不戴,时间长了肺里全是粉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此时他还想辩解“就走两步路,没事”,我直接把他拉到一边,打开手机上面的警示案例说:“你看这起事故,就是因为安全帽没戴好,被巷道顶板掉落的浮石击中头部当场死亡,还有这些未规范佩戴防尘口罩导致患上尘肺病的案例,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啊,咱们都是各自家庭里面的顶梁柱,不能因为违章操作丢掉最宝贵的生命。咱们这行的劳保用品,每一件都是按金属非金属矿山的风险标准设计的——安全帽能防冲击,防尘口罩能滤粉尘,防护靴能防刺穿,少穿一件、穿错一件,都是给安全留漏洞。”
后来我再次在井下看到他,所有的劳保用品穿戴的非常整齐,他还告诉我说,现在他不光自己每天下井前穿戴好劳保用品,还会监督身边的矿工兄弟同样戴好劳保用品——这就是质量精神,从“要我遵守”变成了“我要守护”。

除了紧盯劳保穿戴情况,井下隐患排查更是半点不能含糊,更像是和“看不见的风险”较劲。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巷道里,围岩松动、设备零件磨损,都可能成为“定时炸弹”,稍不留意就可能引发事故。上个月,我在井下各作业面巡检时,发现巷壁上的一根照明电缆线外皮有磨损,露出了里面的铜芯。按说可以记录下来等维修人员处理,但我心里发紧:电缆漏电,很可能引发触电或起火,必须立刻解决。

我马上联系现场安全员,带着绝缘胶带和新电缆赶到现场,先切断该区域电源,然后更换了磨损的电缆段,还在新电缆外加装了防刮保护套。处理完后,我没急着离开,又把整条运输巷的电缆、照明线路都排查了一遍,确认没有其他破损才放心。后来有人说我“小题大做”,我指着修好的电缆说:“在咱们矿山,隐患没有‘小’的说法,今天漏过一根破电缆,明天可能就漏过一处松动的支架,质量精神就是在这些细节上不松劲、不妥协。”
现在我下井,口袋里总揣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每天的“质量小事”:今天整改了3处顶板浮石,明天要检查排水泵的压力…… 这些小事看着不起眼,凑在一起就是矿山的“安全墙”。

其实咱们矿山的质量精神,从来不是某个人的“独角戏”,它是掘进工人搭支架时,多拧的那半圈螺丝;是运输队司机发车前,多试的那一次刹车;也是我们安全岗“找茬”时,不肯松的那一步标准。往后我还会继续当这个“井下找茬人”,用一次次“较真”,守护井下每一分安全,让质量精神,在矿井下开出最踏实的花。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